我在看完周永開先進事跡后,突然想到一些事,靜思默問——人生到底應該追求什么?是在名與利的道路上奮力拼殺,絞盡腦汁地算計著自己的利益?還是堅持自己的信仰,一生平平淡淡地度過,死時不帶走一片云彩,身后卻留下萬畝綠意世界?
巴山蜀水之間。一排排遷徒的候鳥,掠過天際,飛向遠方。每年春夏,它們離開南亞次大陸,飛越喜馬拉雅山,在四川境內停留。在鳥兒的羽翼之下,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層巒疊嶂、綠樹蔥蘢,呈現一派盎然生機——一位老紀檢監察干部種下的“清風林”和整片森林融為一體,共同守護著長江上游重要的水系。
周永開,男,漢族,中共黨員,曾任達縣地區紀委書記的他離休后28年不改為民為黨的本色,在花萼山帶領鄉親們植樹護林。那年7月4日,有著74年黨齡的周永開,站在達州市紀委監委小禮堂鮮紅的黨旗下,再次舉起右手,與百名紀檢監察干部一起重溫入黨誓詞,歲月深刻的魚尾紋下,是老人激動的淚花和堅定的目光;在建黨98周年前夕,周永開拿出節儉下來的10萬元退休工資,鄭重向黨組織交了一筆黨費;他以巴渠12所紅色學校的史實為藍本,組織拍攝《巴山教魂》電視教育專題片,編纂了《熱血》系列叢書,成為全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讀本;他到機關、學校義務上黨課100余場;在母校巴中奇章小學、化成小學倡導設立“共產主義獎學金”,先后獎勵師生近400人。先后被評為“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”、“全國優秀共產黨員”、“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”等榮譽稱號。
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,物欲橫流,許多人,在物欲與名利之間,喪失了人格,失去了信仰,把入黨作為升遷、獲得利益的手段和方法,忘記了初心。
周永開的事跡,讓我們看到一份對黨和為民的赤誠。一個人能夠永葆自己的初心,并為初心堅持不懈,必定有崇高的信念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我們學習周永開的事跡,首先應該學習他對黨的忠誠,對黨保持一顆初心。
在連綿的大巴山里,冬天一片蕭瑟,殘葉滿目。唯一片臘梅,迎著風寒透著一陣清香,那沒有葉片的枝干,稀疏橫斜,有骨骼的堅硬。
周永開說他喜歡臘梅,喜歡那種傲然的氣節。由此我們可以想到一百年以來的共產黨人,在艱難的革命斗爭中,流汗流血,為了心中永遠的信念,哪怕舍去生命也在所不惜。
一個共產黨員,必將有梅花一樣的品質,在艱苦的歲月里臨寒而盛,在和平的年代里把幽香遠送。
如今走進大巴山的那片綠林里,迎面來的是一座座青山,流動的是一條條綠水。綠水青山,是那位老共產黨員的踐行初心的見證,也是黨的事業向前發展的保證。
一個偉大的黨,需要偉大的領袖,更需要這樣崇高的踐行者!他們用一生實現自己的信仰,用堅持抒寫自己光輝的生命歷程!
川冶黨支部 孫霞
2021年6月2日